記者盧萍珊/西港報導
西港區檨林社區推動藺草產業三年,研發製作多款藺草文創品及包款,今年初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,並成立藺草工坊,希望鼓勵社區民眾參與,藉此活化在地產業。
檨林社區三年前參加文化局輔導社區村落文化發展計畫,當時社區裡僅存一家製蓆工廠,決定以藺草做為社區產業,邀請社區媽媽們學習製作藺草包包,並找專業老師指導製作方法,三年來陸續接獲訂單,單筆數量最多就是前年市長賴清德就職時,購買二千七百個事務包,也讓這款藺草包取名為「清德」,打響檨林藺草包名號。
今年初藺草工坊成立後,目前有四位社區媽媽負責製作,專案經理人陳明慧說,訂單多數是公家機關、社團、學校為主,因提供客製化服務,所以也部分散客訂製較有個性的包款,現有研發的文創商品有藺草時尚包、零錢包、手機包、餐具組、手提包、杯墊、水壺袋等,每個月有二百到三百個包包訂購量。
陳明慧說,藺草包價格從三百到上千元不等,可以混搭帆布、皮革、布料等,所以價格各有不同,縫製上也有難易之分,目前工坊使用的三角藺草,吸水性強、質地輕巧、還帶有淡淡清香,蓆面都是購買現成縫製,完成的藺草包會塗上亮漆保護,一旦下雨淋濕後,建議放在屋內風乾,也可放在陽光下稍微曝曬,但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藺草脆裂。


11CADEB71C489C01
arrow
arrow

    a6o68ieok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